最近排班的關係,很常週四會被迫放假
啊...對我這魔羯座工作狂來說這無薪假真讓人阿雜
沒錢賺,那就只好去逛夜市花錢囉(咦?)
這篇就來介紹我愛的「雞腿酥」,也就是會在雲嘉夜市巡迴擺攤的「阿和脆皮炸雞」
嘉義縣市旅遊資訊參考
商家名稱:阿和脆皮炸雞-八德宮夜市(嘉義縣太保市祥和三路東段10-146號)
營業資訊:
週二四 八德宮夜市(嘉義縣太保市祥和三路東段10-146號)
週六 同仁夜市(雲林縣北港鎮文仁路和武德街口)
週日 梅山夜市(嘉義縣梅山鄉華山路和成功街口)
週一三五休;其他營業異動或公休日參考店家公告
餐點介紹:雞排/棒腿/雞塊/雞翅/雞腿酥/三角骨/花枝丸/薯條/地瓜
用餐日期:2025.02
▲週四的八德宮夜市
八德宮夜市位於嘉義縣太保市,嘉義縣政府、故宮南院附近;每週二和週四營業
該夜市之前是被稱作七主宮夜市、彩虹夜市,應該是前陣子換人經營而有正式掛招牌更名吧? 但大多人還是最習慣叫它彩虹夜市
(客串演出: J哥、Na哥)
▲週四的八德宮夜市
雖然週四的規模不如週二盛大,但整體還是比幾年前的更豐富好逛,目測約50-60攤,吃喝玩樂都有
況且,像我這對美食專情的人,我會吃的就還是那幾家而已啦
(客串演出: J哥、Na哥)
▲阿和脆皮炸雞 店面
他們在週二、週四都有在八德宮夜市擺攤,但位置不一樣
不過攤位門面是數一數二的大且顯眼,並不難找到
生意相當不錯,下午四點到五點前就陸續會有一、兩人客來購買,五點後就幾乎要排隊等待
(客串演出: J哥、Na哥)
阿和脆皮炸雞 菜單(2025.02拍攝)
▲主要是雞肉:雞腿酥、三角骨、雞排、雞翅、棒腿、雞塊(大腿排)
海鮮:花枝丸
非肉:地瓜、脆薯
▲阿和脆皮炸雞 炸物過程
人客點的炸物會再入油鍋油炸一回;計時器精準計時,一響就迅速起鍋,分秒必爭以確保每批炸物品質一致
▲阿和脆皮炸雞 炸物過程
唯獨「雞排」是現點才會現場裹漿油炸,約需等待6分鐘
炸物過程中店員會非常勤勞地用撈網撈除剝落的碎麵衣,除了避免太多而擋視線,也應該是避免碎麵衣炸太久而變質,進而影響整鍋油的品質
另外,以我粗淺的猜測,他們的雞腿酥和三角骨是用傳統台式炸物的「乾式炸粉」法,也就是將肉品先醃後沾裹乾的酥炸粉(地瓜粉、樹薯粉為主要成分),炸物表面有明顯顆粒;至於大塊的雞排、棒腿、雞翅和雞塊(腿排)則是偏美式炸雞、卡啦脆雞作法,是裹上粉漿,且成分不同,炸出的外皮不僅有均勻的橘金黃色,且厚而硬脆、有鱗片狀外觀
雞腿酥 NT 100/ 大
本次是我第三次來買阿和,前幾次來也是有(只)買雞腿酥!
我的經驗是,小包好開胃,大包好滿足!嗑掉一整大包後才會有一點點油膩感
▲炸好的雞腿酥麵皮脆乾爽無油耗味,無骨腿肉塊又非常彈嫩帶汁,呈現裡外差異大的豐富口感,調味很涮嘴卻又不會吃幾塊就膩
雞排+梅子粉 NT 70
雞排肉本身不厚,約0.8-1 cm,約有1/3帶骨頭,但都是大片的骨頭,沒有得慢慢「蹭」的細肋骨
但還有保留三角軟骨喔,是個小驚喜
▲炸麵衣偏厚且裡外都很乾爽、無油膩感,酥脆又不刮嘴,麵皮香氣乾淨、無油耗味;至於肉質則像照燒烤雞那樣:已有醃漬的醬料味、肉質雖有彈性但幾乎無水份,咀嚼起來,儘管不乾澀卻也略顯乾癟。對於像我這類比較喜好能大口咀嚼厚實又軟嫩多汁肉排的人客來說,阿和的雞排不符合期望。只能說人家真的是名副其實「脆皮炸雞」,脆皮才是賣點! 而梅子粉不怎麼酸但偏鹹,加太多感覺會太傷腎,加少又顯得梅子香氣不足夠
雞翅 NT 25
跟他們家的雞排(還有棒腿、雞塊)都是裹上相同粉漿,因此炸出來的都有味道一樣、乾爽酥脆的鱗片狀脆皮;雞翅的肉質則本來就比雞排(雞胸)多脂而比較柔嫩,但骨頭也不少,相較雞腿和雞胸,雞翅是比較重皮不重肉的部位
地瓜 NT 50/ 份
外皮薄而微脆,地瓜則很濕濡但不至軟爛,吃不到纖維或厚實的粉質感
這次再訪除了點一如往常的大份雞腿酥,也試試炸雞排和雞翅。
三者的確都有非常優秀的炸脆皮,但對我這「重吃肉而非吃皮」的人來說,還是雞腿酥最對味
而且逛夜市就是邊走邊吃啊,那雞腿酥就是一口一塊、不用啃骨頭的最佳選擇啊
嘉義縣市旅遊資訊參考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