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吃過在公館的鷹流東京豚骨拉麵「極匠」後,Ni和Ga似乎就決定要把鷹流系列全收了
今天咱們前往~鷹流東京醬油拉麵「蘭丸」延吉店
鷹流在東京與台灣各有本店,台灣還有依不同拉麵湯底而分成(※2022年更新)
◆ 塩拉麺【鷹流】東京本店 / 台灣本店
◆ 鷹流東京醤油拉麺【蘭丸RANMARU】台北延吉店(已歇業) / 台北中山店 / 新竹勝利店 / 新竹竹北店
◆ 鷹流東京豚骨拉麺【極匠GOKUJOH】台灣店
[食記。台北]極匠 GOKUJOH 鷹流東京豚骨拉麵。喝湯還是吃粥?濃稠的蒜味豚骨湯對上勁道拉麵
◆ 鷹流東京涼麺【涼風庵RYOFUH-AN】台灣店
餐廳名稱:鷹流東京醤油拉麺 蘭丸ranmaru-延吉街店(台北市松山區延吉街2號) (本分店已歇業)
分店資訊:
▪ 中山店(台北市南京西路18巷6-3號)
▪ 林森南店(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4-2號)
▪ 新竹勝利店(新竹市勝利路102號)
▪ 新竹竹北店(新竹縣竹北市勝利一路152號1樓)
餐點介紹: 拉麵/叉燒飯/冷飲 低消一碗拉麵(不限年齡)
用餐日期:2018.10
▲11:28,開始營業前兩分鐘抵達,發現丐幫滷味前方有人在排隊!
但大家所朝向的正是左邊整個店面招牌小一號的蘭丸拉麵啊
不同於極匠或是中山店(雖然我沒去過)有個吸睛的大大燈籠,蘭丸延吉店的店面可說是非常的低調
▲最大的招牌就是門口前這垂直的白色招牌「蘭O」
以為是蘭圈、蘭圓還是自助填字....結果是「O=丸」
參考網路介紹蘭丸中山店的文章,中山店有十個座位,點餐機比較現代,有觸控大螢幕;
而蘭丸延吉店的用餐區僅有六個位
▲點餐機跟極匠一樣是大按鈕小螢幕的點餐機(瘦瘦高高的有點像魚飼料機)
十二個選按鈕,所以有的按鈕還代表兩種以上同價位的餐點,之後要口頭告知師傅選哪一個
清楚不傷眼菜單版↓
①清湯東京醬油叉燒麵 NT280
②濃湯醬油叉燒麵/濃湯蘭丸SP/清湯蘭丸SP NT300
③清湯東京醬油拉麵 NT180
④濃湯東京醬油拉麵 NT200
⑤清湯拉麵/ASAHI/KIRIN NT100
⑥叉燒飯 NT50
⑦清湯東京醬油(蔥/海苔)拉麵 NT220
⑧濃湯醬油(蔥/海苔)拉麵 NT240
⑨叉燒小盤 NT120
⑩辣筍乾/白飯 NT 30
⑪可樂/雪碧/蘋果西打 NT 50
⑫限定拉麵 NT 300 *暫無
拉麵口味名稱多,我用加料加價的方式說明如下
基本價「清湯拉麵」100
湯底: 清湯醬油+80 濃湯醬油+100
肉與配料: 叉燒+100 海苔+40 蔥+40
特別版(SP):均直接NT 300
我猜是因為位子更少,所以用餐規則更嚴格:低消一人一碗拉麵,叉燒飯不算以外
任何年齡都一樣,沒有親子共吃一碗或共坐一個位子
點餐機器也更龜毛,只收10、50和100元
千元鈔票可以在門口右邊的窗口兌換
▲隨時可以去點餐,但是進場順序就是憑長椅上的編號依序進場,所以大家排隊是等著坐椅子
從剛開門11:30開始排隊,約莫半小時後終於坐到了
儘管就是張椅子,但能夠坐在「候位席」實在有種優越感
▲進場後遞交點餐券,就可以坐下等啦
我點的2號是濃湯醬油叉燒麵/濃湯蘭丸SP/清湯蘭丸SP三選一
因為蘭丸店主打的是「清湯」,所以我就選了清湯蘭丸SP
也是蘭丸特推排名第二的拉麵,另外兩個選項則分別是第四和第三名
▲桌上的整套「配備」
包含冷水壺、水杯、筷子、衛生紙、調味料、抹布、顧客意見表、還有小筆記本可以留言簽到
前面的名片不是蘭丸自己、而是涼風庵的
是彼此互相推薦吧,所以我默默把涼風庵收錄進待吃清單裡了(好聽話的客人)
▲三種調味料分別是現磨胡椒粒、蒜醬和節粉
節粉就是柴魚粉,柴魚是由鰹魚經過長時間乾燥製成,乾燥後的鰹魚通稱「節」
可以參考我去東京築地市場自助旅遊的文章
▲桌前像公益箱的是特製味玉的付款箱,一顆NT 30
因為我選的麵貴,肯定有附蛋,所以我就沒有拿了
等待約幾分鐘,兩人的麵都上桌吧台了,當然就是客人要站起來自己端到桌上囉
吧台是廚房師傅和客人交流的空間,客人用餐完的湯碗杯杓與垃圾也都是要自己放到吧台面上
桌上的濕毛巾也是要請客人發揮公德心自己擦拭乾淨,以給後來的客人一個乾淨的用餐桌面
哇—— 咦? 拉麵剛端上桌時我有點....失望 OAQ
怎麼不是想像如在極匠吃到的肉肉SP有叉燒肉片開花的拉麵呢?
但是坐隔壁大叔卻有,所以我想我恐怕是選錯了,有霸氣叉燒肉擺一圈的是名列推薦排行第一名的清湯東京醬油叉燒麵才是
不過沒關係,我選拉麵也是有他強大的所在,看這肉份量也毫不遜色於叉燒麵(๑•̀ㅂ•́)و
清湯蘭丸SP NT300
內容包含拉麵、大厚叉燒兩片、小薄叉燒四片、味玉一顆、筍乾、海苔三片、蔥花
超吸睛的是那兩片第一名也沒有的炙燒厚叉燒
▲厚叉燒肉大到用筷子夾還有點吃力,且在肉間帶有油脂,肉片比較容易沿著薄膜分離
因為炙燒過,豬肉香十足;厚切,大口飽足
比較小片的薄叉燒則用煙燻而呈現半生熟略帶粉色的模樣,口味較鹹,無肥油且肉質帶勁
▲清湯醬油,雖清澈但仍是鹹且油的重口味湯汁,前幾口很鮮香開胃,但喝完有困難
不過湯頭是可以客製化調整的
在一開始就坐時,師傅就會詢問湯頭要「正常」或是「清淡」
不特別說要清淡的話,就是正常的「重鹹」囉
▲麵條是鷹流自己的技術,並使用北海道麵粉製作成的「鷹流製麵」
細而富有彈性,但是比起在極匠吃到的超勁道口感,我覺得蘭丸的麵條煮得太軟,沒有麵芯剛好全熟
軟卻不會爛,但可以輕易一咬即斷,的確適合大口吸麵
不過也因為煮的時間較久,麵條已經吸收很多水分而微微脹大,浸在醬油湯底中,還會持續吸收湯汁
所以後面越吃越鹹
這時撒些節粉很不錯,雖然長得很像胡椒粉...但放心,完全就是柴魚味道
不鹹不辣不嗆,加多也無妨,柴魚味道可以蓋過過多的醬油鹹味
節粉比起片狀得柴魚片更適合加在湯中,因為比節粉更容易混和於湯中,鰹魚香氣也就更完美釋放出來了
再來是很期待表現的味玉(溏心蛋)啦
蛋黃會是...橘紅膠狀晶體嗎? 還是蜜般的稠液?
▲是肆意漫流的金黃色瓊漿玉液啊
濃湯醬油拉麵 NT200
內容相對簡單,拉麵+薄叉燒兩片+海苔一片+蔥花
湯頭跟極匠的豚骨濃湯看起來很相似
味道卻跟豚骨濃湯相差甚遠,濃郁而不鹹不油膩
有很重的柴魚味,搭配湯底醬油反而味道像「日式和風醬汁」
對了,這裡不論加湯、加麵都是免費無限的
兩位師傅除了接單料理以外,還要開發票、收拾空碗、幫外頭客人換錢
還會一直跟店內正在用餐的六個客人詢問要不要加湯加麵,可真是忙透了
既然湯跟麵都可以續加,所以說一碗可以吃成好幾碗,胃袋夠大的就給他吃個三五碗
當然我只是個普通食量稍大一點的女子,就給他加個麵就好(嗯哼)
每次加麵可以選一份或一球,麵量是「份 > 球」
一份麵就是原本一碗拉麵的麵量,目測約是兩球麵吧
左邊一份麵是正常的燙麵熟度;右邊一球麵則是Ni告知師傅要硬一點的麵
因為我比較喜歡吃硬麵,於是師傅給了一份看起來沒有那麼膨脹的麵條
一口咬下,跟剛才的差好多!!
麵芯很明顯且夠帶勁,不容易咬斷,無法快速「簌簌簌」到嘴裡,吞嚥前還得多咀嚼幾下
NiNi個人是十分尬意,不過我想這不是正統日本拉麵可以速吃速決的精髓啦
比較一下兩種熟度的麵條
(左)正常熟度,已經吸收醬油湯汁所以更加膨脹且變深色
(右)偏硬熟度
等待時間總是比真正享受的時間長很多
外頭的大家,再ㄍ一ㄥ會,咱們先走咧。
心得:
炙燒厚叉燒超好吃
整體沒有比豚骨拉麵極匠有特色
※Take a look
[食記。台北]麵屋一燈拉麵 Menya ITTO Ramen
[食記。台北]小川拉麵。麵.味.油.叉燒 通通客製化。濃郁鹽味豚骨湯味玉拉麵。
[食記。台北]鬼金棒きかんぼう 台北總店。濃厚辣麻味噌拉麵。
[食記。台北]北海道えびそば 一幻 台北信義店。每日限量鮮蝦雞白湯拉麵。
以上。